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0章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&esp;&esp;奉德十三年姜采薇死前所下的定论,终于是一语成谶。

&esp;&esp;而且应在姜十佩身上,比其他皇子身上都更加快,更加急。

&esp;&esp;明子礼不能违抗,只能接受这个现实,他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。

&esp;&esp;他作为先帝插在惠王身边的棋子,代表着皇权对皇子的辖制;

&esp;&esp;而秦家也并不像表面那样的本分,始终在试图借着分与惠王的势力插手进来。

&esp;&esp;倘若惠王继承大统,却没有明子礼这死忠于皇家的蜉蝣卿在侧,三年之内秦姓外戚必成大患。

&esp;&esp;秦家能把惠王托举上去,自然也能够把他拖下来。

&esp;&esp;沈厌卿始终在想:

&esp;&esp;是不是为了这一点,师兄最后才要不顾一切反扑,背叛前主试图刺杀先帝和贵妃呢?

&esp;&esp;他必须要活着,无论付出什么代价。

&esp;&esp;因为只有他留下来,惠王才有活下去的可能……

&esp;&esp;明子礼一生都在这样的抉择之中挣扎。

&esp;&esp;他全心全意地辅佐惠王,却始终瞒着那个要命的问题;

&esp;&esp;他以绝世的武艺贴身护卫着惠王,却不能以任何方式阻拦同门最后对其性命的收割。

&esp;&esp;蜉蝣卿为的都是一件事——为了自己的主子,也为了这社稷。

&esp;&esp;明子礼作为天家的奴仆,不能坐视江山改姓;

&esp;&esp;作为惠王的门客,不能在其注定将来被外戚废弃的境况下袖手。

&esp;&esp;这矛盾无解地缠绕了惠王二十二年,最后成就了他的对手们给他的致命一击。

&esp;&esp;因为在先帝眼中,仅在作为外戚的自觉的这一点上,他亲手扶起的杨家就比盛名绵延八百年的秦家强了成千上万倍。

&esp;&esp;这不是偶然,这是杨金风、杨琼及杨戎生两代人算计的结果。

&esp;&esp;为了保全自家,也为了更长远的利益,甚至可以说是真的掺了一点对先帝的忠心、对这大楚天下的责任感。

&esp;&esp;大楚开国二十六年,杨家始终维持着羸弱又没有出息、只知奉承皇帝苟且求生的表象。

&esp;&esp;他们做小伏低,任他们的继承人长成纨绔;

&esp;&esp;而在宫中,他们却为先帝奉上了唯一能与惠王抗衡,举世无双堪称惊才绝艳的人选。

&esp;&esp;——姜孚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姜孚眨了眨眼,显得有些窘迫。

&esp;&esp;“我竟不知,父皇母后及舅舅他们有这样看重我……”

&esp;&esp;沈厌卿拍拍他的手:

&esp;&esp;“所以我才一直说,陛下是天命之人。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杨家看起来温温吞吞,做的事情却没有一件不带着决绝的狠劲儿。

&esp;&esp;前朝的末帝说杀就杀,自告奋勇替先帝扛下了不知到底存不存在的报应,让先帝安睡十几年;

&esp;&esp;杨琼生下皇子,也说不看就不看,作为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拒之门外十年整,硬生生把先帝旺盛的疑心削得一点不剩;

&esp;&esp;奉德十五年关于北伐的争论中,杨戎生一得了妹妹的信,就立刻把自己的嫡长子打包送到余家说亲:

&esp;&esp;陛下担心我们站队站的不够踏实吗!我们直接用姻亲捆死了!

&esp;&esp;几乎每件事的背后,都是他们以仅仅二代积累的蝼蚁之姿对抗那个庞大世家的尝试。

&esp;&esp;原因无他:

&esp;&esp;这样能让皇帝高兴。

&esp;&esp;只有皇帝高兴了,他们这依附皇帝起家的小家族才能昌盛下去。

&esp;&esp;而且只要选了这条路,就没有回头的余地。

&esp;&esp;从姜孚落地的第一天起,杨家就不得不举家调动精力,绞尽脑汁提防起任何来自秦家的明刀暗箭。

&esp;&esp;毕竟皇子这种东西,生下了又不能撤回;

&esp;&esp;姜孚的降生,也是在先帝的期许之下的。

&esp;&esp;杨琼在皪山上曾和鹿慈英及沈厌卿说过几句闲话:

&esp;&e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